政府采购信息报社社长、高级编辑刘亚利
“标准化是基础,决定了电子化进展是否顺畅;电子化有赖于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专业化是根本保障和决定因素,三者互为依托、共同推进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政府采购信息报社社长、高级编辑刘亚利在20届政府采购集采大会上围绕“电子化·标准化·专业化”致辞,系统阐释了以上三者的内在逻辑与协同发展路径,为政府采购优化升级提供了新视角。
标准解读 案例分析
贡献专业力量
“标准化是政府采购规范化、透明化的基石。”刘亚利认为,标准化应关注采购公告公示、采购文件(采购需求)、采购流程、合同文本、数据库设计格式和统计报表六大核心要点。
在实务操作层面,刘亚利以17个关键节点为脉络,展开解析了采购流程标准化的落地逻辑:从采购组织形式(集中采购或分散采购)的确定,到采购方式选择(公开招标、非招标采购、框架协议采购等);从委托采购代理机构协议签订到采购文件编制等。每个环节需严格依照标准要求,形成“环环相扣、全程可控”的管理闭环。
“标准化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亚利坦言,自《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发布以来,财政部已发布包括商品包装采购需求标准在内的13项需求标准。政府采购信息报为推动标准的宣贯实施,提供了标准解读、案例分析等知识服务,贡献了专业力量。
好用的电子化系统长什么样?
“政府采购电子化由交易平台、监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组成。构建完善的交易体系需要政府、市场分工协作,通过免费与收费的服务模式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刘亚利就电子化的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行了分享。此外,刘亚利还提到内蒙古自治区在电子化监管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下足“真功夫”,由财政部门主导开发,向公众免费提供,已经成为当地财政工作的一张闪亮名片。
面对电子化平台更新是否要收费的争议,刘亚利说:“如果电子化系统因版本更新或功能优化需要迭代,采购人应承担合理费用。如果因平台服务商对政府采购法规理解偏差导致系统漏洞或违规问题,采购人无需付费,且可要求服务商自行迭代更新。”
那么,好用的电子化系统长什么样呢?“好用的电子化系统要能适用各种采购方式,包括招标采购方式、合作创新采购方式以及框架协议采购方式等。”刘亚利说,电子化操作系统也应具备简便易用、灵活易扩展、依法合规、支持数据共享,同时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等特点。
从业人员专业化应具备哪些能力?
“政府采购的专业化应该体现在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采购需求把关的专业化上。”刘亚利说,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要求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要具备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具备处理质疑、投诉等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是对监管人员、采购人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各类主体的共同要求。
“我们原先给评审专家讲课时,财政部门建议我们将评审专家职业素养纳入培训课程。目前,我们的课程包含了评审专家客观、公正、审慎等原则的讲解。”刘亚利补充道。
高端咨询 易采通App3.0
“服务+传播”双轮驱动
从专业媒体转型为“媒体+服务”一体化平台,政府采购信息报的二十三年是与行业伙伴携手同行的二十三年。在此次大会上,刘亚利向与会者展示了报社转型的丰硕成果:服务升级,涵盖高端咨询服务和专业培训服务;技术突破,正福易找标系统不断优化,易采通App完成3.0版本重构,易采通网站全新上线,有了更好的用户体验;生态闭环,从协助审查采购文件、优化营商环境,到提供网站留言审核、典型案例点评及公众号代运营服务,形成“服务+传播”双轮驱动。
“从报社员工到合作伙伴,政府采购信息报坚持相信、相伴、相成就的理念。”刘亚利说,政府采购信息报将继续与行业伙伴携手同行,推动政府采购向着更规范、更智慧、更专业的方向迈进。